八字基础教程
八字基础八字术语生辰八字人生大运
  位置导航: 首页 >> 文章详情

哭嫁的习俗

哭嫁即新娘出嫁时履行的哭唱仪式活动。哭嫁的内容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头”、“哭祖宗”、“哭上轿”等。哭嫁的内容主要是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和哥嫂弟妹们的关怀之情;泣诉少女时代欢乐生活即将逝去的悲伤和新生活来临前的迷茫与不安。也有的是倾泄对婚姻的不满,对媒人乱断终身的痛恨,等等。扩展资料哭嫁一般从新娘出嫁的前半个月、一个月开始,有的甚至前三个月就已揭开了哭唱的序幕。不过,开始时都是断断续续进行的。可以自由地哭。亲族乡邻前来送礼看望,谁来就哭谁,作道谢之礼节。喜期的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轿时,哭嫁达到高潮。这段时间的哭唱必须按着传统礼仪进行,不能乱哭。谁不会哭,就会被别人嘲笑甚至歧视。听老人们说,早些时候,没有嫁而不哭的人家。如果出现嫁而不哭的姑娘,也会被邻里看作没有教养的人,传为笑柄;相传有出嫁姑娘不哭而遭母亲责打的事,这位母亲当然算得上是入流导演了。-哭嫁 (婚姻习俗) 土家婚俗土家姑娘的结婚喜庆之日是用哭声迎来的。新娘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余,至少三、五日。土家人还把能否唱哭嫁歌,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头”、”哭戴花”、”哭辞爹离娘”、”哭辞祖宗”、”哭上轿”等等。哭嫁,源于妇女婚姻之不自由,她们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罪恶的婚姻制度。今天,婚姻自由了。土家族姑娘在结婚时也还要哭嫁,但解放后的哭嫁仅是一种仪式罢了。 陪十姊妹是土家族姑娘哭嫁的独特形式。新娘出嫁的头天晚上,爹娘邀请亲邻中的未婚姑娘9人,连新娘共10人围席而坐,通宵歌唱,故称陪十姊妹歌。十姊妹围坐一桌,首先由新娘哭”十摆”,新娘哭”一摆”,厨师在桌上摆一样菜,摆完后,其余九姊妹轮次哭,最后又由新娘哭”十收”,厨师再一样一样将酒菜收进,菜收完,陪十姊妹活动即告结束。哭嫁的歌词内容很多,”十摆”、”十收”有哭祖宗之德,爹娘之恩,姐妹之谊,兄嫂之贤,故土之情等等,有时也骂媒人。陪哭多是难分难舍的缠绵之词。音律多用七字八句的顺口溜:“爹娘恩德比天地,哺育教养心操碎,树欲静而风不息,恩德未报就别离。远望故里盼归期,归来又能住几时?门前小河长流水,女儿眼泪长长滴。”一般要哭三五天,也有哭十天半月的。哭的主要内容为:回忆母女情,诉说分别苦,感谢养育恩,托兄嫂照顾年迈双亲等。哭嫁的歌词一般为即席所作,见娘哭娘,见婶哭婶,哭词各不相同,当然也有固定哭词。此外,哭还有抑扬顿挫的曲调。哭嫁的哭唱形式一般分为一人哭唱和两人哭唱两种,一人哭唱多为姑娘哭诉自己的命运、哭父母的养育恩情、哭兄嫂姐妹的情谊以及哭诉封建婚姻和媒人可恶可恨的欺骗行径等。如哭父:“天上星多月不明,爹爹为我苦费心,爹的恩情说不尽,提起话来说不尽。一怕我们受饥饿,二怕我们疾病生;三怕穿戴比人丑,披星戴月苦费心。四怕女儿无文化,把女送进学堂下,如今女儿已成人,花钱费米恩情大。一尺五寸把女盘,只差拿来口中衔;艰苦岁月费时日,挨冻受饿费心血!女儿错为菜子命,父母枉自费苦心;女今离别父母去,内心难过泪淋淋!为女不得孝双亲,难孝父母到终身;水里点灯灯不明,空来世间枉为人!”两人哭唱又称为姊妹哭,即是由出嫁姑娘先哭,陪哭人在一旁劝慰哭,从句尾插入,两人一哭一和。如姐妹对哭:姐:“梭罗树上十二丫,我们同根又同丫;今朝姊妹要分离,离开绣楼好孤单!”妹:“梭罗树上十二丫,我们同父又同娘;今朝姐妹要离开,难舍难分情难断!”姐:“梭罗树来台对台,我姐心里难宽怀;丢你妹妹婆家去,逢年过节又才来!”妹:“梭罗树来台对台,望姐心里多宽怀,多承姐姐把妹待,姐的教诲记心怀!”哭嫁通常在新娘的闺房进行,新娘哭到谁,谁就必须去陪哭,男的不会哭也要说几句安慰、祝福的话以示惜别。哭嫁在新娘出嫁前一夜最为热闹,特别是天亮之前,父母、姐妹与新娘对哭时,如泣如诉,声泪俱下,把亲人间的恩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旁观者无不感动落泪。土家姑娘哭嫁是土家族独特的风俗。土家女子婚前要唱哭嫁歌,即在婚前半月至一月开始哭唱,其形式有一人哭、二人对哭、多人一起哭。哭唱的内容大多是:哭爹妈的养育之恩,兄嫂、姊妹别离之情,骂媒人和对封建婚姻礼教的不满等;乡邻则以劝嫁为主,内容以贺新婚、夸新郎、互祝愿、道吉祥为主。与其说是哭,倒不如说是唱,其腔多为传统音调,口音,既伤感又抒情,充满了土家民族风情。哭嫁歌的格调新颖,哭词长短成句,贬褒明,有历代相传的,也有即兴之作,大都富有诗韵和乐感,其文词巧妙,寓意深刻。内容上有对旧制度的抨击,有对媒人的揶揄,有对旧情的抒发,有对山川的怀念,有对妇女的赞颂,有对未来的憧憬,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哭嫁的内容也在不断翻新。仡佬族婚俗仡佬族姑娘出嫁前三五天便开始哭嫁。娶亲时新郎不亲迎,而是于婚期前一日派轿夫天黑时到女家。进门前,女方有专人主持栏门礼。要行敬酒、铺毡、恭候等礼数,每道程序都有传统的对答礼词,必须说唱得合乎规矩,否则要遭轰笑。姑娘出嫁时先将花轿抬进堂屋,由新娘的兄长或叔叔将新娘拉出里屋,给祖宗父母磕头,尔后强抱入轿中,表示对娘家恋恋不舍。娘家人把轿子抬出村寨外,才交给男方轿夫。轿前有两人持大刀开路,花轿周围有彩旗和蓝伞簇拥,途中鸣号放炮,吹吹打打,非常热闹。到新郎家拜堂后,新娘要重新梳妆打扮,然后到寨中宽敞处让大家欣赏、逗笑,以便和乡亲们建立友好感情。客家人婚俗客家人哭嫁又有另一番景象。所谓“缠绵悱恻哭嫁歌,一怨三叹断人肠。”就是对客家人哭嫁的生动描述。客家婚俗的奇异风景——哭嫁男婚女嫁,这本是人类生活中的大喜事。从恋爱到结婚成夫妻,给男女双方都带来了无限的幸福与愉快。对男女两家来说,自然也是件极大的喜事。但我们客家地区每临姑娘出阁,却哭声不断,其声凄切,全然不象是作戏。赣县客家历来重视“哭嫁”,俗云“闺女不哭,娘家无福”。所以客家的哭嫁历来都很隆重。旧时一般在出嫁前的两三夜,就要开始哭。行将出嫁的女子在私厅或自己的闺房里邀集一群平日相好的姐妹,一边做针线活(纳鞋底、鞋垫、织毛衣等嫁妆)一边开始哭嫁。旧俗传统保留比较完好的,哭嫁不仅有专门的哭嫁歌,还有许多程序。一般是开始时姑娘幽幽地哭并不唱出哭嫁词,只是叹自己命苦或怨媒人之类的话。此时就由姑娘的母亲或姐妹引唱,如:“红丝线,锁鞋头,家家养女挑猪头,猪头进屋娘就喜,炮竹一响娘就愁。……”此时,新娘的婶娘、妯娌、姐妹、舅母、姨娘等等五亲六戚的女客都人来陪哭劝哭。新娘哭嫁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开始是倾诉姐妹离别之情:“三月绩麻共凳坐,四月挑花共花箱,挑花绣朵箱未满,棒打姐妹两分散。”接着是哭母女离别之情:“堂屋中间一炉香,先拜爷佬后拜娘,先拜我爷养我大,后拜我娘睡湿床。”最后才是谢客,感谢众姐妹,众乡亲来送她。哭嫁的时候先是母亲也来陪哭劝哭,可是母亲又怎经得离别之苦的折磨,三句两句便劝到伤心处,母亲也自然成了主角,和女儿一同放声大哭起来。母女分手,最苦离恨天,血泪声声,如怨如慕,内容极为丰富,有哭诉对女儿的怜爱之情,诉说带女儿的艰难的,如:女呀女,十月怀胎把你养,两年奶水把你喂,硬饭米甘把你饱,尿布屎片娘来洗。女呀女,你可晓得娘的累!冷暖饥饱娘心挂,头痛脑热娘心惊,看到养下一只虫,样(怎)得把你养成人!女呀女,带你带到三五岁,细皮粉面泛桃红,会叫(哭)会笑会招人,跟前跟后不离身,句句爷娘喊得亲,那个爷娘不赏心!十年私塾把你缴,针线女工把你教,看见女子树抽条,爷娘心里乐逍遥,那晓得,带大的闺女要成别家人!带你带到十六七,才算晓得(一点)屎臭气(喻懂事理),屋下田里晓得帮,爷娘疾苦会恤痛,哪个爷娘不上心!哪晓得,又哇女大要嫁人,爷娘哪里舍得送出门!有劝女儿在婆家好生做人多多保重的,如:女呀女,婆家唔比娘家好,公婆哪有爷娘亲,上门媳妇难做人,时时处处要小心。女呀女,从今后,孝敬公婆是本分,服侍老公是为贤,屋里屋外勤打理,洗衣做饭要精心,见人自要矮一等,有理无理让三分,待到三年两载儿出世,才在婆家算个人,要得上下都满意,还要谨慎会做人。女呀女,从今后,饥寒冷暖自家管,有病有痛自家担,社官老子(社公、土地神)要靠自身健,世上最难是求人!有骂媒婆,怨恨媒婆贪爱钱财乱点鸳鸯害人的,如:一要怨,要怨媒人无信用,花言巧语无句真,害得女子嫁错人,媒人是只松毛虫。二要怨,要怨爷娘无主见,听凭媒人摆布人,推我女子入火坑,爷娘样思(怎么)甘狠心。三要怨,要怨老天无同情,不恤女子无福人,凑成一对苦鸳鸯,今生今世样哪有出头天,想来想去蛮苦情!有担忧自己前途命运,担心出嫁后父母无人照顾的,如:一要忌(忧),要忌嫁得甘么远,三年五载难见爷娘面,嘘寒问暖唔敢提起,有病有痛不在身前,害我女子做个不孝人,(只有来)巴望爷娘永远身体健,女子在外才得放心!二要忌,要忌女子拿人欺,要投外氏又路远,无亲无靠无人怜,嫁出的闺女苦伶仃!三要忌,嫁到老公唔争气,老实巴交唔挣钱,呆头木脑拿人嫌,悔来悔去悔自己,悔我命里无福气。这一段母女对哭体现了人性的极致,有一种悲怆的气氛,煞是感人,真是“缠绵悱恻哭嫁歌,一韵三叹断人肠”,是一幅难得的客家民俗风情画。姑娘哭时,众亲邻也一边劝一边哭,哭声幽幽,劝语殷殷,一边抽泣一边用手不停地揩拭眼泪,那难舍难分的骨肉亲情,让人为之动容,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泪下。此时还有一种规矩就是,陪哭的各位女亲(友)都要给闺女“扎腰礼”又称“垫腰包”。哭嫁时,姑娘脖子上挂一个红肚兜,众亲友一边劝哭一边给里边添钱(旧时多为花边——即光洋)。以此表示安慰和亲情,祝福闺女身体健康和挺直腰杆做人。哭嫁作为一种风俗,其来由和寓意,与旧时的婚姻俗信有关,与封建礼教有关,出嫁时姑娘不哭不仅会被认为不吉利,还会受到舆论的谴责;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感情的作用。旧时婚姻全由父母作主,嫁给什么人,婚后的命运生活如何,心里全没底细,想到这些真是伤心断肠,岂能不哭;女子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婚后除非与丈夫感情不和或婚姻发生变故,否则是很难和父母兄弟见上一面的,这种别离之苦确实令人难以承受,岂能不哭。如今婚姻自由,新婚无比幸福,客家新人早已用歌声代替了哭声。哭嫁的习俗只有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山区还存在。粤西人婚俗“哭嫁”是粤西信宜民间婚俗,早在唐宋时期就在当地乡村流行。当女儿出嫁时,为表达父母的养育之恩和离开亲人时的难舍难分之情,常以哭唱的形式来抒发出嫁女心中的浓厚亲情。茂名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胡光炎27日告诉中新社记者,“哭嫁”民俗曾在粤西地区盛传逾千年,其中又以信宜、罗定两地最为广泛。后因社会的进步,现代文明的发展,婚嫁方式发生了变化,如今,会唱新娘哭嫁歌的,多是七、八十多岁的老妇,新娘“哭嫁”这一民俗已逐渐消失。哭嫁以出稼女为主唱,母亲、嫂嫂、姐妹陪唱或答唱、和唱。出嫁女边哭边唱倾诉对严父慈母和亲人依依不舍之情,从阿公阿婆、阿爸阿妈到哥嫂侄儿、弟弟妹妹等,逐一哭谢诉别,把感情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出嫁女哭得越伤心越悲衷就表明她对亲人的爱,将来会幸福美满,歌词平实委婉,却又令人闻之动容。母亲则通过哭唱,教导女儿到婆家后的做人处事之道。出嫁女的嫂子、姐妹也用歌表达彼此间的情深意切,难舍难分。胡光炎介绍说,从前,岭南地区青年男女谈婚论嫁,要经过“合年庚”、“相睇”、“落定”等几乎不可或缺的过程。“相睇”讲究程序和礼仪,待婚男女物色好对象后,须委托媒人互递生辰八字“合年庚”,请算命佬推算彼此并无相冲相克,方可约期相见;男女双方会面时,一般由母亲姑婶等相陪,双方相距数尺互相端详,其间,青年男女须各自背向走几步,以示四肢健全,临别时须大声道别,表明并非聋哑;“相睇”之后,如果双方均感满意,女方便会通过媒人向男方索要彩礼,经过讨价还价后,男方便会择日“落定”,将彩礼送到女家;等到成婚之日,待嫁姑娘会在闺房中泣唱“哭嫁歌”,词意多属感父母养育之恩、叮嘱弟妹孝顺等等,门前窗外的亲朋戚友则装模作样“劝哭”,情景非常热闹。56岁的林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家乡在信宜茶山镇一条小山村,很小的时候就听家人说老祖宗都是“哭唱着”嫁过来的,18岁那年,她自己也是“哭唱着结的婚”。林女士说:“哭唱的歌词先由村中年长妇女或母亲口授教习,到了出嫁当日,则以家人、宾客、故家旧物、各种传统仪式为吟唱对象。歌词内容多由新娘根据所唱对象不同而即时抒发,或赞颂祝祷,或惜别叮嘱,甚至埋怨谴责、揭露诅咒都可以。”粤西信宜哭嫁歌主要是字眼歌,没固定曲调,歌词也不固定,因人而异发挥。《哭爹娘》阿大呀,亲爹唷呀,扶你厅上交椅坐呀,女儿捧到你眼前呀,人家养女你养女呀,人家养女有衣裳呀,理应早时莫个养呀,你儿卯衣几难捱呀……(索衣装滴)阿嫂呀,亲娘唷呀,十月怀胎恩未报呀,阿女不孝别亲娘呀,阿女虽然离别你呀,阿娘恩情记心怀呀,人家嫁女金银戴呀,阿女出嫁戴乜样呀。《唱姐妹饭》哎捞你织麻共张凳,捞你相挨连脚根啊,哎同你饮杯离别酒,卯忘离别几多年啊,哎同你食碗离别饭,阿姐离别几十年啊。《哭叔伯》阿叔哎!阿伯嗬!分枝木丫根相连,阿大捞你祖公田,侄女远嫁那方天,卯知几时再相见,望好阿大心未完,拜托叔伯好照天。《哭姊妹》离开姊妹好伤心,姊妹未有贵贱分,簕竹过叶连脚跟,我今结个阎王亲,做牛做马他乡镇,莫学阿妚肓婚嫁,姊妹学精嫁好人。《骂媒人》你系山上龙眼果,皮青肉白黑心窝,为索媒钱卯顾我,存心使坏媒人婆,筛箕说得变氹箩,盼望雷公好眼光,劈死媒人除根祸。《哭梳头》香草泡油第一手一品当朝到白头香草泡油第二手瓦檐各子你福寿香草泡油第三手三江日月照路行香草泡油第四手四条银笋尽标齐香草泡油第五手五福临门到白头香草泡油第六手六位哥兄伴朝廷香草泡油第七手七星齐照父家堂香草泡油第八手八仙贺寿我亲父香草泡油第九手九指连灯中状元香草泡油第十手十手香油搽上头生人头发搽烧酒死人头发搽生油咁好生油搽多手搽多二手落阴行死落阎王功夫斗个世冇梳一掉头生梳梳头头肉痛点得旧梳咁宽容《哭出嫁》春风凉,落水天,阿妹出嫁到天边。又想一只自己过,孤单只人好心酸。

哭嫁的习俗

相关数据